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NBA

刘虎沉:实现制造业从零到一创新突破 [2022-11-11]

2025-04-05 20:41:34 浏览:98

身兼東京谷中、根津、千駄木的愛書人團體「不忍書街」執行委員,以及在日本推廣臺灣書籍日譯的團體「太台本屋tai-tai books」成員。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有些人的心態會覺得,這就是多餘的收入,我除了本身的開銷之外,因為有這筆政府補貼,我一定會產生額外開銷。根據98年行政院經建會後來所做的問卷評估,大致認為消費券所產生替代率約為71%~76%之間,我們暫且以75%做為一個合理的評估,也就是說,3600元消費券平均多增加900元的額外開銷(X),總計政府花費約828億,創造1035億的消費,乘數約為 1.25。

刘虎沉:实现制造业从零到一创新突破 [2022-11-11]

若當他認為X=Y的時候,因為B1所實際負擔現金較少,個人會覺得消費券較好,而這類民眾也容易產生一個疑惑,既然如此,為何不直接發2000元現金?其實這就必須討論到行為經濟學中的心理帳戶問題,簡單來說,百貨公司買千送百,為何不一進門口就先給消費者100元呢? 二、對政府來說,關心的是乘數 個人固然關心的是自己的使用效益,但政府站在總體的角度,更關心的是三倍券所帶來的乘數。為何如此,以下將循序分析原因: 一、所有爭點的核心關鍵,在於個人對「替代率」的感受不同 要理解整個事件爭議的本質,必須先理解替代率,所謂的替代率就是政府補貼後,你會拿其中多少的補貼來覆蓋本來的生活開銷。再回到上述第一點所寫的替代率公式來看,消費者每多增加1元的消費,由於政府支出較少,三倍券的乘數會上升的較快。如果全部拿來覆蓋本來的開銷,那替代率就是 100%,這政策基本上無效,所以這些券的效果,必須要能讓替代率越低越好。這一次三倍券從討論到決策和宣傳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到底馬英九版本消費券和三倍券之間,誰的效率比較好?誰對台灣經濟比較有幫助? 一連串的問號引來社會一連串的情緒和討論,而究竟真相為何,筆者在此簡單做個結論,消費乘數效率上,三倍券遠比消費券好。

有鑑於此,加上此次總體經濟背景的不同,政府選擇用百貨公司滿千送百的促銷方式甚為合理,尤其搭配各業者的優惠方案,相信會有不錯的連鎖效應。不過,雖然我們無法知道它們被轉手幾次,但我們可以從替代率來粗略估計能言善道的參加者們談論著愛神厄洛斯。

這是高度的哲學,但由於是卡爾在劍橋大學的演講實錄,很容易閱讀。雖然不好閱讀,但不妨抱著找到「祕則是花」、「初心不可忘」之類的名言將它納為己有的心情來閱讀。既可觸及愛智和無知之知這一類根本性的哲學部分,又傳達出蘇格拉底的人物像,建議作為了解蘇格拉底的入門書來閱讀。闡述有助於我們依靠理性而活,以理性當武器探究真理的方法。

而厲害的是,卡爾的歷史哲學更進一步走進「未來」。2. 《邏輯哲學論》維根斯坦 命題這樣的思想形式好酷。

刘虎沉:实现制造业从零到一创新突破 [2022-11-11]

尼采在成書的一年後精神崩潰,從本書可感受到他逼近瘋狂的認真性格。即品質高、一般都能接受的技藝。徹底解析我們是如何受到一些小事牽引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共產黨明明早已失去其建黨時的初衷及理想,又從列寧、史達林、毛澤東繼承了邪惡的本質,鄧小平卻一心要維護馬列主義及中共一黨專政。

文:呂正理 三、中共將往何處去?中國又將往何處去? 一九八九年東歐劇變及一九九一剩下中國、越南、寮國和古巴四個國家仍然自稱奉行馬列主義,繼續由共產黨一黨專政,但實際上都已經引入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所以只能算是半個共產主義國家。」這些發言記錄清楚地說明了一件事:中共元老們之所以不肯丟掉毛澤東,其實只是為了要維持共產黨一黨專政,也為了要避免自己為錯誤負責任。我知道今天世界上有很多人對於民主制度表示保留,我也同意那離完美還很遠。首先,如本書第十四章所述,毛於一九五七年到莫斯科參加十月革命慶典,於大庭廣眾中對各國共產黨的代表們說,中國完全無懼於第三次世界大戰,也不怕美國這隻「紙老虎」,因為「我們現在六億人,即使我們損失其中三億人又怎麼樣?戰爭嘛……」毛在說出這樣的話之後,還能代表人民嗎? 其次,本書第十一章也曾提到,林彪在一九四八年率共軍包圍國軍據守的長春約半年,並奉毛的指示下令「要使長春成為死城」。

但我堅信,一黨專政絕對是錯的,不論那是共產黨或是什麼其他政黨。鄧小平也曾在一九八○年八月接受一名義大利女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訪問時談到毛澤東。

刘虎沉:实现制造业从零到一创新突破 [2022-11-11]

八六學潮及六四運動時,中國原本都有機會依學生及人民的期望做重大的變革,鄧小平卻因兩次成功鎮壓學生運動而沾沾自喜,自認是避免了類似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事件在中國發生,從而解除了國家傾覆的危險。讀者們如果細讀了本書第四卷的相關章節,必定會同意我的看法:戈巴契夫如果不是有太多性格上的缺點,又犯了太多不該犯的錯誤,蘇聯其實很有可能和波蘭、匈牙利一樣有機會順利完成變革。

但依我之見,那是沒有仔細研究整個事件的過程就草草做出的結論。事實上,即便是在大飢荒中餓死三、四千萬人,毛也不曾說過一次表示哀傷的話。換句話說,共產黨所做的《決議》是站在自己的利益的角度出發,並不是站在人民的角度。」葉劍英也曾在起草小組會議中發言,說:「蘇聯人遷了史達林的墓,我們就對毛澤東來個鞭屍,這不就刺激人民提問,社會主義對在哪裡,共產主義好在哪裡嗎?……。法拉奇直接問,天安門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遠保留下去。至於毛澤東思想,《決議》說今後仍然要高舉。

至於蘇聯解體,當然不是戈巴契夫所期望的,鄧小平和許多中共的理論家因而都說蘇聯是因為同時進行政治改革及經濟改革,所以致敗。但也沒有人能否認,毛在統治中國的二十七年間犯下無數的錯誤,卻從來沒有真正認錯過。

如不是中共內部不斷的造神運動,又刻意掩蓋事實,以及宣傳狹隘的民族主義,毛的真正形象恐怕早就顯露無遺。話說回來,戈巴契夫雖然有種種缺點及錯誤,我相信將來在歷史上必定有其崇高的地位,因為他從擔任蘇共總書記之日起就決心要放棄共產黨一黨專政,而始終言行如一。

不過中共也知道無法隱瞞全部,所以曾經在一九八一年發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簡稱《決議》),宣稱毛確實犯了嚴重的錯誤。但中國究竟有多少人民認同鄧小平的回答,恐怕越來越是一個大問題。

關於這一點,足以佐證的事例很多,以下我舉兩個實例說明。究竟死多少人的問題當然重要,但我認為另有一個問題恐怕更重要而必須要問:在毛的決策背後究竟是什麼樣的思想而必定要禁止長春的百姓出城,竟使得老人,婦人、孩童,甚至嬰兒全都活活餓死? 總之,「偉大的毛主席」其實離偉大很遠。沒有人能否認,鄧小平在文革後復出,撥亂反正,又主導中國的改革開放,奠定中國經濟飛快成長的基礎,對國家及人民做出極大的貢獻。如果我們要追根究底,我們將發現,責任不在毛澤東一個人那裡,我們全都有責任。

換句話說,人民如果有充分的資訊,又有選擇的權利,是不是願意讓這樣的體制繼續下去?這就牽涉到另一個更加根本的問題:共產黨能代表人民嗎?這正是我首先要討論的問題。鄧小平也直接回答,永遠要保留下去。

毛為何如此?直接地說,那是因為他對人民的福祉及人命一向是漠不關心。但我將只討論其中真正重要的中國,而當然先從毛澤東說起。

有人問,這樣的體制能繼續維持嗎?又能維持多久? 我認為,問題其實不在於能不能,而是在於這樣的體制究竟是不是人民所要的。然而從前面的敘述,我也必須說鄧小平所犯的過錯也不小。

但《決議》只是著重毛在文化大革命中犯錯,對於他在其他的政治運動中所犯的錯誤卻大多不提,或是避重就輕,而最後的結論是毛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城內的老百姓因而大多餓死,有說是五十萬人,有說是三十萬,也有說「只有」十萬人,在人數上有極大的爭議。毛澤東的歷史定位一日不能客觀公正地予以評價,中國的人民及整個社會便日復一日無法脫離其陰影。鄧小平的功與過 不僅是毛有功與過的問題,鄧小平也有

但《決議》只是著重毛在文化大革命中犯錯,對於他在其他的政治運動中所犯的錯誤卻大多不提,或是避重就輕,而最後的結論是毛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如不是中共內部不斷的造神運動,又刻意掩蓋事實,以及宣傳狹隘的民族主義,毛的真正形象恐怕早就顯露無遺。

鄧小平的功與過 不僅是毛有功與過的問題,鄧小平也有。然而從前面的敘述,我也必須說鄧小平所犯的過錯也不小。

究竟死多少人的問題當然重要,但我認為另有一個問題恐怕更重要而必須要問:在毛的決策背後究竟是什麼樣的思想而必定要禁止長春的百姓出城,竟使得老人,婦人、孩童,甚至嬰兒全都活活餓死? 總之,「偉大的毛主席」其實離偉大很遠。但也沒有人能否認,毛在統治中國的二十七年間犯下無數的錯誤,卻從來沒有真正認錯過。